你是不是也和大多数人一样,在超市酸奶货架前徘徊不定,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标签感到困惑?原味酸奶、风味酸奶、益生菌饮品、发酵乳饮料...这些名称相似的产品到底有什么区别?爱喝酸奶的朋友注意了,你买的"酸奶"可能根本不是真酸奶,而是一种冒充酸奶的含乳饮料!
📢📢📢 记者调查:七成"酸奶"实为饮料
据《新京报》最新调查报道,在多个电商平台上,打着"XX酸奶"旗号,实则是风味饮品、含乳饮料的产品比比皆是。记者随机购买了7款此类产品进行检测,结果令人震惊——没有一款产品符合真正的酸奶国家标准。
食品行业专家指出,这些产品虽然口感类似酸奶,但本质上是一种添加了多种食品添加剂的"小甜水",营养价值远低于真正的酸奶。
7款"酸奶"包装、配料表和执行标准对比(图源:新京报)
那么,什么样的酸奶才是真酸奶?随着2025年9月16日即将实施的《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发酵乳》(GB 19302—2025)新国标,我们将有更明确的辨别标准。
🧪 新国标解读:如何辨别真假酸奶?
1️⃣ 真正的酸奶必须符合哪些标准?
根据新国标:
- 发酵乳(即传统意义上的酸奶):以生牛(羊)乳、浓缩乳或乳粉为原料,经杀菌、发酵制成的PH值降低的产品,蛋白质含量必须≥2.9%
- 风味发酵乳:以不低于80%的生牛(羊)乳、浓缩乳或乳粉为主要原料,添加其他成分制成的产品,蛋白质含量≥2.3%
2️⃣ 新国标的四大重要变化
✅ 亮点1:浓缩乳成为合法原料
新国标首次将食品工业用浓缩乳纳入酸奶原料范围。浓缩乳是通过去除生牛(羊)乳中部分水分制成的高营养产品,使用浓缩乳:
- 营养几乎不变
- 更便于运输和储存
- 可提高产品蛋白质含量
- 企业可生产更高品质的酸奶
✅ 亮点2:酸度指标下调
发酵乳和风味发酵乳的酸度指标从≥70°T降至≥60°T(仅适用于全脂产品),这意味着:
- 发酵时间可适当缩短
- 企业能节能减排
- 消费者能喝到糖分更少的酸奶
- 产品品质可能提高
✅ 亮点3:删除酵母指标
新国标删除了酵母指标要求,因为:
- 酸奶生产很难完全避免酵母引入
- 删除酵母指标不会降低风险控制水平
- 保留了大肠菌群、霉菌等关键指标
✅ 亮点4:产品名称标识更清晰
新国标对产品命名做出明确规定:
- 热处理产品应明确标识"热处理发酵乳"等
- 全部用乳粉生产的产品必须标明"复原乳"
- 部分用乳粉生产的产品应标明"含××%复原乳"
- 可使用脂肪含量描述性用语(脱脂、部分脱脂、全脂)
🛒 购买酸奶时应该注意什么?
根据新国标,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辨别真假酸奶:
1️⃣ 看蛋白质含量:
- 真正的酸奶:蛋白质≥2.9%(发酵乳)
- 风味酸奶:蛋白质≥2.3%
- 含乳饮料:蛋白质通常<2.3%
2️⃣ 看产品名称:
- 名称中带有"发酵乳"、"酸乳"的产品更可能是真酸奶
- 名称中有"饮品"、"饮料"字样的基本不是真酸奶
3️⃣ 看配料表:
- 真正的酸奶:生牛(羊)乳或乳粉排在第一位
- 含乳饮料:水排在第一位,乳制品含量较低
4️⃣ 看营养成分表:
- 真正的酸奶: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(主要是乳糖)
- 含乳饮料: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(添加了更多糖分)
⚠️ 专家提醒:这些"酸奶"要小心!
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组长宋亮提醒消费者:
- 凡是名称中带有"饮品"、"饮料"、"风味"字样的产品,大多不是真正的酸奶
- 蛋白质含量低于2.3%的产品基本可以判定不是真酸奶
- 过于甜腻、口感像饮料的产品很可能只是含乳饮料
📅 新国标实施时间
《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发酵乳》(GB 19302—2025)将于2025年9月16日正式实施,届时市场上的酸奶产品将按照新标准进行调整,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将不得不更改配方或名称。
🧠 小贴士:如何正确选择酸奶?
- 优先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产品
- 查看配料表,乳制品应排在第一位
- 注意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
-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
- 不要被花哨的包装和宣传语迷惑
记住,真正的酸奶应该是以乳制品为主要原料,经过发酵制成的健康食品,而不是添加了大量糖分和添加剂的"小甜水"。从2025年9月16日起,有了新国标的保驾护航,我们辨别真假酸奶将更加容易!
健康提示:每天适量饮用真正的酸奶有助于肠道健康,但含乳饮料不能替代酸奶的营养价值,过量饮用还可能导致糖分摄入过多。